说起“安眠药”,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药?
安定?舒乐安定?
药的名字上,都有“安定”两个字。看上去就像是“一家人”。
没错,这些药物,都被称为“苯二氮䓬类”镇静催眠药。
在影视剧里,依据剧情需要和导演的喜好,这一类药物出境的频率还是挺高的,包括焦躁抓狂的人被强行摁在地上的时候,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的时候,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想不开的时候……
在现实中,失眠症也的确是困扰很多人的疾病,而“安定”类的药物,在催眠药的圈子里,做过挺长一段时间的“一哥”。
如果要用这类药物解决失眠问题,很多人首先考虑的问题是:吃这个药,会不会产生依赖性?是不是以后我这辈子就离不开这玩意儿了?
今天,咱们就来讨论一下,安定是啥?失眠时吃这类药会不会产生依耐性?如何尽量避免依耐性的产生?
安定是个什么药?
学名地西泮,1963年上市,是第二个上市销售的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(第一个是1960年的氯氮䓬,又叫做利眠宁)。
板着手指头一算,原来地西泮上市的时间只有五十来年,时间不算很长。
如果某个影视剧,是在描述发生在60年代以前的故事,剧情中却出现了和地西泮或是安定,那么这一段故事,铁定是瞎扯淡出来的。
上一篇文章中咱们提到过,传统的镇静催眠药,作用的机理,都和脑内的GABAA受体(γ-氨基丁酸受体)相关。
GABAA受体上有一个位点被称为苯二氮䓬类位点。地西泮,就是通过这个位点,使得细胞膜超极化,产生镇静催眠作用。
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出现,把它们的“师兄”苯巴比妥类药物的市场,给排挤地够呛。除了安全性压了苯巴比妥类药物一头以外,苯二氮䓬类催眠药种类也不少,包括耳熟能详的地西泮(安定)、艾司唑仑(舒乐安定),还有劳拉西泮、硝西泮、氯硝西泮、咪达唑仑等好多种。
起效时间、维持时间均有差异。此外,有的具有更好的抗焦虑作用,有的抗癫痫效果良好,各有各的优势,使得该类药物的应用领域广泛。
“安定”吃了会不会成瘾?
直接说结论:短期使用耐受性好,不会因为偶尔的使用就立马成瘾,毕竟这不是“毒品”;
长期使用的话,患者会出现耐受性增加、有效性降低,会产生依赖性,如果突然终止服用,还有可能会出现撤药(戒断)症状等,毕竟这类药品,在药品管理上属于精神类药品。
多长的时间,可以算作是“长期使用”呢?
一般认为,连续使用三周,就可能会出现撤药综合征。继续延长连续使用的时间,会引起躯体和心理依赖,以及更为严重的撤药(戒断)症状。
戒断反应主要表现为大脑的过度兴奋,可以具体分为生理的、心理的以及感官上的反应。
最轻微的戒断反应,是先前疾病症状的反弹,例如失眠症状加重等;
常见的生理症状有肌肉紧张、痉挛、疼痛、流感样症状、手脚发麻等;最常见的心理症状有焦虑、惊恐障碍、易激惹、抑郁、情绪不稳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;感官功能障碍包括听觉过敏、畏光、感觉迟钝等。
对于大多数用来治疗失眠的患者来说,戒断反应只是停留在最轻微的阶段,就是停药之后,更加难以入睡。不够,这种情况,也很让人难受。
除了医疗行为可能会用到此类药物,更值得警惕的是,一些人,将苯二氮卓类药物当做娱乐性药品使用,甚至怀有犯罪目的。这种情形,是属于违法的滥用,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。
怎么用催眠药,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依赖性的产生?
和大家想象中不太一样的一件事实是,在医生的推荐意见中,失眠患者的首选药物,并不是苯二氮䓬类的“安定”或者“舒乐安定”,而是唑吡坦、右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。
药学的发展史,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拍在了沙滩上”。既然有依耐性风险更小的药物可以选用,那么就没有理由将苯二氮䓬类药物作为首选,除非,首选的药物效果不理想,或者是患者不愿意用这些药。
遇见首选的药物无效会是无法依从的情况,才会考虑选用苯二氮䓬类药物。当然,除了苯二氮䓬类药物,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也是第二梯队药物,可以选用。
如果患者是由于焦虑或抑郁,导致的睡不着觉,那么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,还是有必要加上的。具体的药物的选用,可以听从医生的医嘱。
由此可见,在苯二氮䓬类药物诞生的半个世纪之后,失眠症的治疗药物的选择理念,已经发生了变化。苯二氮䓬类药物,已经不是首选药物。
但在真实世界中,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应用还是相当的广泛,还是存有产生依耐性的风险。
因此,长期应用氮䓬类药物的慢性失眠患者,在4周时间内,应该进行一次临床评估
同时,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,采用间歇治疗或按需治疗的方式来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。
不论是进行临床评估,还是采用间歇治疗或按需治疗的方法服药,都需要在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进行。擅自增加服药剂量,或者长期用药的患者突然自行停药,都是不可取的做法。
关于失眠,关于催眠药物,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。今天只是蜻蜓点水一下,如果对哪方面感兴趣或者有疑问,欢迎大家一起讨论。
目的很简单:能够睡个好觉!